縣檢察院破解40余年遺留問題護佑長城安全
日前,縣檢察院成功解決了遺留40余年在長城遺址敵臺上架設電線桿的問題,保護了長城安全。
在燕山腳下的河北省遷西縣境內(nèi),蜿蜒的長城腳下散落著眾多村莊,村民們世世代代居住于此,與長城交融在一起,已成為長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特別是沿線擦崖子關、青山關、喜峰口、潘家口、龍井關等20余處關隘,自古就是重要的邊城要塞,兵家必爭之地,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。
由于歷史原因,在部分村莊存在用長城磚砌院墻、壘豬圈、長城周邊種植農(nóng)作物等問題。因此,對于如何在保護長城的過程中解決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和現(xiàn)實困難成為縣檢察官們深入思考的問題。于是,2019年3月縣檢察院開始開展“長城文化遺址公益訴訟保護專項活動”,把長城保護工作納入日常議事日程。
2021年3月,縣檢察院在長城沿線踏查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該縣太平寨鎮(zhèn)擦崖子村明長城擦崖子關遺址敵臺上有架設電線桿的情形,如果不及時移除電線桿,線桿基部會對長城敵臺本體內(nèi)部結構的穩(wěn)定性造成破壞,致使該遺址受損的事實繼續(xù)存在。該處遺址早于1982年7月就被認定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。經(jīng)與當?shù)卮迕窳私?,早在上世紀80年代,當?shù)卣疄榻鉀Q擦崖子村的生活用電問題,當時的供電部門在擦崖子段長城敵臺上架設兩根水泥線桿。遷西縣檢察院通過無人機拍攝、實地踏勘、走訪詢問等方式取證,發(fā)現(xiàn)該村地處狹窄的山溝中,可利用的場地有限,如果強行拆除電線桿,不僅會影響村民的生活用電,甚至還可能引起村民不滿情緒。
9月2日,該院召開長城文化遺址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公開聽證會,針對如何在保障村民生活用電的前提下從新規(guī)劃架設線桿、如何在拆除線桿過程中保護長城遺址等進行公開聽證。會上,該院結合前期調查及聽證情況,分別向該縣文廣旅局等長城保護相關責任單位現(xiàn)場送達了檢察建議書。隨后,各單位就檢察建議書的內(nèi)容進行了磋商,初步提出了解決方案。
9月3日,根據(jù)聽證會制定的初步方案,該院組織文旅、電力等部門召開現(xiàn)場辦公會,實地進行勘察研討。最終決定由縣文廣旅局制定擦崖子長城段敵臺保護方案,對于如何在拆除線桿、搬運線桿、鉤機設備進場等施工過程中保障長城安全問題提出詳細意見;縣發(fā)改局通知電力部門負責拆除現(xiàn)有線桿,在保障村民用電的同時,從新規(guī)劃架設新線桿的線路、地基基址;太平寨鎮(zhèn)政府和擦崖子村委會負責協(xié)助拆除線桿,做好群眾的解釋及維穩(wěn)工作。
經(jīng)過對新線桿路線測試、村民解釋、征地等前期準備工作后,該縣太平寨鎮(zhèn)政府、電力部門于10月25日開始組織工人施工,在文旅、發(fā)改、村委會等部門的配合下,將長城敵臺上的電線桿全部拆除,并對拆除線桿留下的地基坑進行了保護性的填埋,確保長城安全。自此,遺留了40余年的歷史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。
據(jù)悉,縣檢察院自開展“長城文化遺址公益訴訟保護專項活動”以來,對橫跨域內(nèi)106.39公里的明長城沿線502處點位進行了全面勘查。截至目前,該院共發(fā)現(xiàn)公益訴訟線索31件,立案22件,向相關單位發(fā)出訴前檢察建議22份,檢察建議均已得到整改落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