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還鄉(xiāng)是栗鄉(xiāng)——遷西文化旅游漫步散記
天地造化,大凡想成就一個地方,總是把最美的稟賦無由地恩賜給她,讓她胸懷錦繡,芳華無限。遷西,就是一個這樣的地方。她是華夏母親唯一一個款款西行、風姿綽約的女兒——還鄉(xiāng)河的發(fā)源地。還鄉(xiāng)河,這個詩意盎然的名字,母愛綿綿,鄉(xiāng)愁悠悠,古往今來,讓多少無緣相見的游子憑空想往,又讓多少踏馬而來的豪杰灑淚相別!為什么會如此這般呢?因為無論誰到了還鄉(xiāng)河,走進遷西這片土地,那番深情,那番厚重,那番悠遠,真的如同還鄉(xiāng)一般!
這里是愛情的故鄉(xiāng)。中國十大愛情故事之首——嫦娥與后羿的故事就發(fā)生在還鄉(xiāng)河邊。公元前1800年,夏朝傳到第五代帝王“相”的時候,居住在遷西北部“鉏國”國王后羿與王后嫦娥率領(lǐng)千軍萬馬打過灤河,趕走了夏朝君臣,在弱水源頭這塊水草豐美的地方建立了新的國家,因為后羿為“有窮氏”,故而國名為“窮石國”。這在歷史典籍西漢《淮南子——形訓》和東漢《公羊春秋解詁論》中均有準確說明。因為嫦娥美麗異常,夫妻恩愛有加,盡管周邊美女無數(shù),當時后羿還是發(fā)出了“弱水三千,吾只取一瓢飲”的愛情誓言。還是因為嫦娥常常思念灤河北岸的家鄉(xiāng)(此時被夏朝兵馬占領(lǐng)),日夜流淚,使弱水暴漲,飄過灤河,代替嫦娥回到昔日家鄉(xiāng),后羿便下旨將弱水更名為還鄉(xiāng)河,一直沿用至今。嫦娥與后羿在還鄉(xiāng)河南岸的山上建立了王宮,二人雙宿雙棲,恰似一對人中鳳凰,當?shù)匕傩毡銓⑦@座山稱作了鳳凰山。今天的鳳凰山下還鄉(xiāng)河兩岸,已經(jīng)成為國家四A級景區(qū),高山峽谷,綠樹清泉,曲徑回廊,鳥語禪音,共同匯成了對對佳偶談情說愛的絕妙地方,每天都招來遠近千百個各族少女前來觀光尋偶,古老的愛情故事又開啟了新時代的序曲。
這里是長城的故鄉(xiāng)。無論是2300年前中國長城的始祖——燕長城,還是中國長城的代表作——秦長城,乃至現(xiàn)在大家最熟悉的磚石巨壘——明長城,遷西都有最典型的遺跡留存。由于遷西處于邊塞要地,險要天成,秦代和明代兩朝大規(guī)模修筑和加固長城,遷西都是大元帥府和總指揮部,不僅建立了太子山和三屯營薊鎮(zhèn)總兵府等長城防御中樞,而且各個級別的營城堡壘設(shè)置一應俱全,同時擁有與嘉峪關(guān)、居庸關(guān)、山海關(guān)齊名的兩大關(guān)口——喜峰口和潘家口,說遷西是中國長城自然博物館絲毫不為過。由于遷西這段長城歷來為國之門戶、兵家必爭之地,歷史上曾有蒙恬、李廣、曹操、花木蘭、李世民、蕭太后、忽必烈、戚繼光、李自成、康熙、宋哲元等一代代戰(zhàn)神級的人物征戰(zhàn)建功于此,為捍衛(wèi)長城、一統(tǒng)江山留下了千古美名。有感于此,歷代大詩人如王昌齡、岑參、杜甫、陸游、湯顯祖、紀曉嵐、何香凝等都為喜峰口、潘家口留下了千古名篇。僅僅明朝大將戚繼光在遷西鎮(zhèn)守16年間,不僅將長城戰(zhàn)事打得天下肅然,16年間令敵人不敢再進犯半步,而且留下60多首勢比長城、豪氣沖天的絕妙詩章。因而,遷西這段長城,無論是往昔幽幽歷史,還是今日巍巍風骨,無論是武將赫赫戰(zhàn)功,還是文豪碩碩華章,在中華萬里長城中都是舉足輕重,或乃是絕無僅有的。一個長城故鄉(xiāng),又豈能將她述說停當!
這里是生態(tài)的故鄉(xiāng)。遷西是世界巖石鼻祖誕生的地方。37.6億年前,地球上到處還是一片熱浪翻滾,隨著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石在遷西太平寨橫空出世,全世界第一棵綠草和第一動物才有了立錐之地,天宇之下才有了無限生機。多少年來,遷西世世代代沒有辜負這份上天的恩賜,始終把綠色傳承與播布當作使命一樣接力前行,讓遷西大地成為全國北方罕見的動植物王國,國家一級、二級保護物種多達三十多種幾十萬只(株),匯成百鳥成群、萬木蔥蘢的生命樂園。全縣森林覆蓋綠已達64%,河流湖泊涵蓋占比達20%多。無論是哪個季節(jié)來遷西,都是白云碧水、綠地藍天,清氣郎朗,因而遷西收獲了國家級生態(tài)示范區(qū)、森林旅游示范縣、全國最美旅游縣等十幾個國家級榮譽。遷西作為世界板栗第一鄉(xiāng),全縣板栗園區(qū)面積達到75萬畝,常年產(chǎn)量8萬噸,無論是產(chǎn)量、質(zhì)量、口感,還是營養(yǎng)成分、食藥價值,均占世界首位。置身于遷西板栗大森林中,隨清泉流淌,聽小鳥歌唱,品甘甜板栗,聞山花飄香,十里八里看不見一個人影,千回百轉(zhuǎn)仍在綠洲里游蕩,偶爾一抬頭,縱然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人們和鳥兒一樣,不少的青年男女回到了遠古——將美麗的愛巢建在了古老而蒼勁的大樹上,好不愜意!
這里是純凈厚樸的故鄉(xiāng)。遷西是黃帝大妃嫘祖出生和教導天下女兒紡線織布的地方,到現(xiàn)在,這里仍然“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”,不少女孩還心靈手巧善做女紅,親自織錦自己的大紅喜被,當作嫁妝。這里還是大禹治水首戰(zhàn)灤河之地,全縣六條大河縱橫有秩,水產(chǎn)豐碩受益千年,農(nóng)閑時節(jié)百姓把木棒打魚由原始生產(chǎn)演變成了娛樂性比賽項目,既古老又新鮮。遷西高山林立,原始森林隨處可見,好多探險野游者慕名而來,迷路轉(zhuǎn)向是常有的事,每每此時,他們特有的“林海航標燈”就派上了用場,這時只要你一聲呼喊,山頭上都會出現(xiàn)三兩個身穿一身紅衣、非常顯眼的牧羊姑娘在那里呼喚你、招引你,把你領(lǐng)出大山,領(lǐng)到到家里,讓媽媽準備一桌好吃好喝的,像接待貴賓一樣,給你壓驚洗塵,臨走時還塞給你一把風干栗子當紀念品。沿街的老媽媽們,還像當年歡迎子弟兵一樣,都把熱熱的茶水和可口的農(nóng)家飯菜端到大門口,招呼遠近的游人隨便吃,吃的越多越好,只要你說一聲好,她們就心滿意足了,想給錢?會立即趕跑你的。坐在農(nóng)家小院門口,一邊嚼著老媽媽遞過來的大餅卷大蔥,一邊坐下來拉家常,你說不是在家里,又像在哪里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