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遷西:小耳枕上開出致富“花”
“可以把線畫在這兒,做的時候好裁剪;腳下踩縫紉機的時候,上面的手需要這樣轉一下,做出來的耳枕才會更好看……”婦女們交流的話語伴隨著縫紉機特有的“噠噠”聲,讓遷西縣羅家屯鎮(zhèn)田金月的家里每天都熱鬧非凡。
走進非遺傳承人田金月的家里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擺滿各種手工藝品的展示架,不僅有色彩鮮艷的手工花擺件,還有獨具風情的布藝包,琳瑯滿目…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個造型獨特的枕頭——耳枕。
據(jù)介紹,耳枕上設有多個相通的耳洞,頭枕上后,耳朵置于洞內,免受擠壓,且通透性好。填充物以蕎麥殼為主,助眠、醒腦的花草干為輔,栗鄉(xiāng)耳枕就地取材,將栗花曬干,填充進枕頭里,為耳枕增加了驅蚊、醒腦的功效。
“我從17歲開始就喜歡做各式各樣的布藝小物件,不知不覺已經(jīng)有20多年了?!碧锝鹪滦χf。
栗鄉(xiāng)耳枕制作技藝在遷西縣已傳承120余年。一個手工耳枕的制作需要制版、選材、裁剪、縫制、填充、包裝等10余道工序,耗時3-4天。在傳統(tǒng)耳枕基礎上,田金月又研究出午睡枕、雙層枕、多孔枕、手枕……
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栗鄉(xiāng)耳枕,田金月從2019年開始加入短視頻平臺,每天錄制制作耳枕等布藝作品的小視頻,慢慢地積累了八萬多的粉絲。
“人多力量大,后來我把制作耳枕等布藝制品的方法教給村里婦女,并將成品通過網(wǎng)絡平臺線上銷售,不僅讓居家婦女有了收入,也宣傳了我們的栗鄉(xiāng)耳枕?!碧锝鹪买湴恋卣f。
2022年2月,栗鄉(xiāng)耳枕入選遷西縣第八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作為栗鄉(xiāng)耳枕傳承人,田金月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他人,讓栗鄉(xiāng)耳枕走進更多人的生活。在她的帶動下,不僅有越來越多的網(wǎng)友認識并喜歡上了栗鄉(xiāng)耳枕,還有50余名村民因耳枕致富。
近年來,遷西縣不斷加大對非遺的保護力度,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、非遺手工藝術沙龍、戲曲展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,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,讓非遺文化走進大眾,走進生活,綻放時代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