遷西縣“三化”推進勞動教育在農村學校走深走實
讓學生成為勞動教育的“主角”
——遷西縣“三化”推進勞動教育在農村學校走深走實
近年來,遷西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和中央、省、市有關勞動教育文件精神,結合我縣山區(qū)地域實際,著力打造學區(qū)勞動教育基地示范校,輻射帶動各級各類學校多渠道開辟勞動教育基地,豐富勞動課程,引導學生主動投身農業(yè)耕作,錘煉勞動品質,提升綜合素質。
勞動教育項目化。實行項目化推進,確保勞動課程體系完整、育人目標適切可期。成立學區(qū)學校勞動基地建設領導小組,高位推動全縣15個學區(qū)勞動教育開展。多次組織召開專題動員會、調度會、座談會,同步指導各校在健全管理網絡同時,選取可操性強的勞動教育研究項目統(tǒng)領本學區(qū)(校)開展具體勞動實踐,確保項目校方案可行,推進迅速。各校系統(tǒng)化研究校內外潛在師資、閑置場地等勞動教育資源,統(tǒng)籌利用校園、家庭、社會三大勞動課堂,擇地塊,建基地,應農時,設課程,在充分保障學生安全前提下,走品質型、差異化發(fā)展之路,開設春育花苗、夏享農蔭、秋收甜果、冬講農經的四季勞動課堂。
勞動基地多元化。針對全縣小規(guī)模學校多、農村辦學相對分散的特點,我縣精心選擇15所農村學校和1所城區(qū)學校作為勞動實踐基地樣板,以點帶面整體拉動學區(qū)內其他學校共同提升勞動教育實效和水平。在勞動實踐場所選擇中,指導相關校重新梳理校內外閑置空間,主動“化緣”緊鄰學校的村部、農戶土地,擴大勞動實踐范圍,爭取在學生步行可及的范圍內,增設校外勞動實踐基地。通過立牌、圍擋,延伸勞動觸角到真實的農耕場景。在外聯(lián)村民、村委、村企過程中,用勞動基地的紐帶連綴起家校互動的橋梁,贏得了各方支持與認可。全縣新增勞動基地面積13000多平方米,勞動實踐場所總面積達116000多平方米。
學生勞動主角化。指導各校在勞動課程實施過程中,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,調研學生勞動需求,采納學生合理化勞動實踐意見,把“學生愿不愿意手腳粘泥”“會不會使用鎬、斧、鐮、鋤”“會不會播種辨苗”“會不會疏果拿蟲”等作為檢驗各校勞動課堂實效的標尺。通過勞動實踐,強健學生體魄,激發(fā)競爭活力,增強勞動智慧與技能;通過勞動教育洗禮,提高學生對家庭、對社會的責任感,為學生培根鑄魂,幫助學生樹立起“走出大山能生存,留在大山能生活”的美好愿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