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書記”怎樣當好“父母官”
在中國北方的長城腳下、燕山南麓的河北省遷西縣白廟子鄉(xiāng),有一個遠近聞名的“基層黨建典型”——橫河村。
村里有一個今年村“兩委”換屆后新上來的“小書記”,名叫劉紅雨。他1986年2月出生,2003年12月參軍入伍,在部隊入的黨,2005年12月退伍回村后,老少爺們兒看他是個好苗子,于2015年2月?lián)Q屆時一致推選他為村委會主任,至今已連任兩屆。今年4月村“兩委”換屆后又選為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也算是一個“老資格”的年輕村干部了。
劉紅雨個頭不高、健壯敦實、不善言表。但他有一種“把村子當自家、把村民當親人”的高尚情懷;有一種“紅心向黨不動搖、服務村民為天職”的責任擔當意識;有一種“扎實肯干、任勞任怨、無怨無悔、不負韶華的”人生價值觀;有一種“大公無私、甘于奉獻、清正廉潔、當好表率”的執(zhí)政理念。就憑這些,他贏得了全村群眾的擁護和信賴。
橫河村,是全縣為數(shù)不多的一個“大村”,擁有729戶、2721口人,國土面積11495畝,耕地面積1086畝,全村由9個小自然村組成。全村現(xiàn)有黨員84名,村民代表54人。從全村“姓氏家族”構成來說,劉紅雨出生的“劉氏家族”寥寥無幾,不占優(yōu)勢。那么,劉紅雨為什么可以勝選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呢?并非是靠“歪門邪道”和“不正當手段”獲取的,而是靠辦事公道、一視同仁、處處為村民著想、事事讓村民滿意的實際行動,贏得了村民們的擁護和信賴。就拿今年4月農村換屆來說,全村有1300多人參選,其中有1186人投了劉紅雨的選票。
“今年我們全鄉(xiāng)村‘兩委’換屆比較順利和平穩(wěn)。劉紅雨之所以高票當選為橫河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說明群眾眼光是雪亮的,也充分證明了縣、鄉(xiāng)黨委通過鍥而不舍抓基層黨建,使好多優(yōu)秀青年干部脫穎而出。農村是錘煉干部的大舞臺,村干部大有可為、大有作為,建設美麗鄉(xiāng)村、實現(xiàn)鄉(xiāng)村振興,新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農村‘領頭羊’!”陪同我一起調研的白廟子鄉(xiāng)黨委書記孫連鳳(現(xiàn)已上任遷西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長)感慨萬分地介紹說。
話又說回來,農村換屆是一個直接關系到基層政權建設、保持農村社會穩(wěn)定、推動“三農”工作向高質量發(fā)展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件政治大事,農民關注、社會聚焦。以往在某些農村換屆中出現(xiàn)的各種亂象令人遺憾。作為國內“三農”觀察員,筆者在基層農村調研時,常常聽到農民群眾怨聲載道、失落加失望地反映說:“我們村里歷來是“老李家當家、老張家執(zhí)政、老趙家說了算、其他一律靠邊站!”還有一些地方“賄選”拉票現(xiàn)象嚴重,甚至采取軟硬兼施、恐嚇威脅的手段左右換屆。更令群眾憤恨無奈地是,一些“黑勢力”掌控換屆,“村霸”猖獗、無惡不作、無法無天、欺壓百姓、搜刮民財,崇尚腐敗,導致村子四分五裂、派性嚴重、村風不正、上訪不斷、村子長期不穩(wěn)定。對這些與法律法規(guī)和農民期盼相悖的種種不法行為,筆者作為國內時政評論員曾經(jīng)在人民日報、農民日報、半月談、報刊文摘、中國改革報、中國審計報、人民代表報、人民網(wǎng)、新華網(wǎng)以及其他省市區(qū)黨報上先后發(fā)表過《農村換屆警惕“親戚執(zhí)政”、家族控權》、《謹防農村換屆后的“臃腫病”復發(fā)》、《新官上任莫“變臉”》、《警惕村官的“霸權術”》、《搞好村干部的“離任審計”》、《農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村官》等10多篇評論和內參。時至如今,隨著全面從嚴治黨、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聲勢浩大的“掃黑除惡”風暴的迭起,全國的政治建設和政治生態(tài),以及黨風、政風、民風、社風實現(xiàn)了歷史性、根本性的好轉,風清氣正的“法治農村”遍及神州大地!一大批視為農民“父母官”的村干部,正以“奮進新征程、展示新風采”的戰(zhàn)斗姿態(tài),帶領村民大干“十四五”,讓百姓生活更幸福。橫河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劉紅雨就是首當其沖的一個。
“村民就是‘衣食父母’,我就是村民的‘父母官’和“主心骨”,當官不為民謀福,就是失職和恥辱!”這就是劉紅雨這位“小書記”的“官本位”和“民本觀”。
劉紅雨在擔任村主任的6年間,與老書記贠迎鳳情同手足、和睦相處、密切合作,心往一處想、勁往一處使,全心全意服務村民,千方百計辦好村里的事情。不僅建起了硬件和軟件齊備的一流村部,還因地制宜規(guī)劃建設了三個不同規(guī)模、體現(xiàn)時代特色的文化娛樂健康休閑廣場。為了解決村民上山種地、經(jīng)營栗樹“行路難”的問題,翻修水泥路4000多平米,今年又翻修了5000多平米;同時修建了3座漫水橋。在“戶戶通”的基礎上,發(fā)動全村黨員干部群眾拆除清理了村內街道兩旁的柴棚、廁所、車庫、豬圈、羊圈、牛棚、磚石垛、糞堆、垃圾堆400多處,僅用了2個月的時間就全部突擊完畢,把全村收拾得干干凈凈、整整齊齊、漂漂亮亮。隨著村容村貌的整體翻新,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發(fā)生了顯著變化,全村充滿了生機活力,村民們盡情分享著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帶來的福祉和歡樂。
村干部“不脫崗”,幾乎“全天候”值守,劉紅雨帶了好頭。他一年365天,都在村里辦公或轉悠,走家串戶、炕頭聊天、認真征求和聽取村民意見和建議,把握村民的“急難愁盼”。村民們可以天天看到劉紅雨的身影。特別是疫情防控的緊要時期,劉紅雨晝夜堅守在村部,帶領村民落實各項防控措施。關鍵時刻彰顯了村干部的使命責任擔當。筆者聯(lián)想到,有些地方的村干部“經(jīng)常脫崗不在村、東奔西跑辦私事兒、插花來村點個卯、村民有事很難找”,被村民嘲諷為“脫崗干部”、“飛行干部”、“喇叭干部”、“遙控干部”、“隱形干部”。對此,筆者在前三年的2018年1月10日,就在人民日報發(fā)表過《村官“脫崗”百姓犯難》的呼吁建議,同年在一些省級黨報、黨刊上發(fā)表過《不當“五種類型”的村干部》等評論,列舉的一些實例,與劉紅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!如今,農民的確不歡迎作風漂浮的“晃悠村官”和不干實事的“掛名村官”,更憤恨那些崇尚腐敗、欺壓百姓的“村霸村官”!用劉紅雨的話說:“當好村民的‘父母官’,就要與村民同呼吸、共命運,把自己置身于村民之中,和村民打成一片,這樣才能團結群眾、凝聚民心,做到一呼百應、成就事業(yè)!”
不管哪里來人,村里一般不開“用集體公款”招待的口子。因為村干部每年都有幾萬元的工作補貼,劉紅雨接待客人總是自掏腰包,從來不搞財務變通。村民們反映說:“劉紅雨為村民辦事,不知搭上了多少錢啊,這樣的‘父母官’真是百里挑一啊!”
俗話說,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。劉紅雨在學黨史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實踐活動中,詮釋了“小書記”怎樣當好“父母官”的新時代內涵。
但愿我們所有的村官都像劉紅雨這樣,以自己的模范行動,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