巖石之祖—太平寨麻粒巖
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巖石就在唐山境內。它們位于遷西縣太平寨的南太平山,形成于太古紀,同位素年齡達36.7億年。
遷西縣太平寨南太平山,是一座海拔僅175米的小山峰,但它卻是由太古代紫蘇斜長麻粒巖構成的。
這些歷經億年,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石,從外表看,它們和普通的山石并沒有太大的區(qū)別,但山石邊上一塊寫有“巖石鼻祖”的石碑顯示出了它們與眾不同的身份。
據(jù)遷西縣委宣傳部外宣局介紹,這些巖石最早是通過地球物理探測衛(wèi)星發(fā)現(xiàn)的。經過國家地質科學院抽取巖樣測定,此巖石同位素年齡為36.7億年,是地球上最早形成的巖石結構之一。1978年聯(lián)合國地質科學研究組織證明了中國科學家的測定,確定這里發(fā)現(xiàn)的巖石就是幾代地質科學家一直為之奔波的目標——巖石鼻祖。消息傳出,舉世矚目。自此,南太平山被稱為“中華群山之祖”。
根據(jù)目前地質學理論分析,地球約形成于46億年前。9億多年后,地球的巖漿經過噴涌、冷卻、沉積、風化、蝕變,形成了大陸的地殼。那時,遷西一帶眾多的火山不斷噴發(fā),伴隨著隆隆巨響和沖天煙霧,巖漿迸流,地動山搖。經過多次這樣的劇烈變化后,大量的巖漿終于在地面凝結成堅硬的巖石,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古巖。
太平寨古巖年齡的測定,在科學研究上有著重要意義。尤其可為地球形成、地殼演變、生命起源等提供可靠的數(shù)據(jù)和參照物。太平寨古巖的巖樣,已珍藏于中國地質博物館等處。
太平寨古巖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,垂首靜坐,迎來送往,櫛風沐雨,依然故我。然而,站在古巖前,人們幻想的思緒畢竟會跨越時空,縱橫馳騁:星云的變幻、地球的原初、恐龍的興衰、冰川的奔突。還會泛起滄海桑田的感嘆,體會生命的渺小,宇宙的恢宏,自然的偉大,使人警醒和頓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