鬧春
又是一年春風綠。
生命在正月里翩翩起舞,嗩吶多情地鳴奏出金色的詠嘆。燃燒的一條條大紅彩綢,飛旋的一面面五彩絲扇,點燃了冀東早春的情愫。老人們希冀的目光,姑娘們靚麗的笑容,小伙子們?yōu)t灑的身影,伴著歡慶的開心鑼鼓,鬧醒了正月惺忪的睡眼。
俗話說,一方水土一方風俗。冀東地處燕山深處,長城腳下,灤水之濱,這燕山的骨、長城的魂、灤河的神,鑄就了山里人火爆熱烈、爽朗淳厚的性格。于是,也便有了正月里醉人心魄的瑣吶、高蹺、旱船、 花燈。
笙簫、嗩吶,曲兒小腔兒大。吹嗩吶,這是冀東人迎春的特有方式。老輩人說,吹嗩吶有吐卓舊納新的吉祥意思。所以,便有了“開車吹嗩吶,喜事迎到家”一說。您聽,那嗩吶聲響得是多么美氣,那音調兒尖尖脆脆,直往人的耳朵眼兒里鉆,心眼兒里鉆。人們心里發(fā)顫了,腳跟發(fā)癢了,不由你不美滋滋地扭起那迷人的冀東大秧歌。
您再看那冀東秧歌里的小兩兒口,扭得又是多么風趣,多么歡實。像這樣的秧歌迷,在我們冀東的村村鎮(zhèn)鎮(zhèn),到處都能看到。正月里,男人扭、女人扭、老人扭、孩子扭,硬是把秧歌成了 一股火辣辣的風。
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。冀東秧歌里的花燈舞堪稱一絕。舞花燈的形式叫你目不暇接,一會兒是跑編花寨,擺椅子圈兒;一會兒是跳四面斗兒,扭梅花圖;一會兒又是演二龍分水,丹鳳朝陽。回回相扣,場場相接。年輕的姑娘小伙兒們,直舞得盡了情,盡了興。
如果說跑動的花、流動的燈讓你眼花繚亂的話,那么高聳云天的龍幡,則讓你驚嘆不止。幾丈長的龍幡,在壯年漢子手里,耍來舞去,花樣繁多。一會兒是蘇秦背劍,一會兒又是回頭望月。幾丈長的龍幡在半空里嘩嘩戲著春風,激蕩著人們的心扉。
舉一串糖葫蘆,扯一叢紅氣球,聞一聞早春氣息,走一走幸福大街。鏗鏘的鑼鼓,動情的秧歌,美好的祝愿,匯成鬧春的曲子,醉了山,醉了水,醉了人。
正月,已不再只是簡單時令的象征。正月,像一尊酒杯,盛滿了春的祝福;正月,又像一面紅帆,鼓蕩起希望之風;正月,更像一條嫩綠的藤蔓,延伸進春天的原野,延伸進人們的心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