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
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
平平淡淡過一生,還是轟轟烈烈走一回,有些時候我們真的無法左右。就像愛情一樣,當(dāng)初說好的幸福,在成為眼淚的那一刻,都化為了烏有。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很多東西讓人說不清道不明,而“喜歡”抑或“愛”這兩個概念,更讓人琢磨了千年以至萬年,而終于仍是一個“百慕大三角”式的謎。有些人為它絞盡了腦汁,在成捆的著述中耗盡一生的心血;有些人為它犧牲了青春年華,在垂暮的那一刻哀悼著晚風(fēng)中的孤影。但也有為它累也為它淚過之后獲得解脫的,我就很欣賞弘一法師。一身清凈,在后世的流芳中,成為歷史的印跡。當(dāng)然,并不是每個凡人都能達(dá)到這樣的境界,現(xiàn)實(shí)中的你我,在愛情的挫傷后,或許只能無奈的牽起另一個人的手,了度余生,說什么都沒有那首《千年等一回》讓人往返流連:
千年等一回 等一回
千年等一回 我無悔
是誰在耳邊 說 愛我永不變
只為這一句 斷腸也無怨
雨心碎 風(fēng)流淚
夢纏綿 情悠遠(yuǎn)
千年等一回 我無悔
是誰在耳邊 說 愛我永不變
只為這一句 斷腸也無怨
雨心碎 風(fēng)流淚
夢纏綿 情悠遠(yuǎn)
西湖的水 我的淚
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團(tuán)火焰
——陳自為《千年等一回》
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團(tuán)火焰
——陳自為《千年等一回》
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什么?是物質(zhì)的享受,還是精神的慰藉?當(dāng)這一切都成為現(xiàn)實(shí)時,真的讓人覺得只剩下了虛無。有時候我很佩服也很羨慕莊子那樣的超脫,每次想起他,都好像看到了他“鼓盆而歌”的那一幕。我想,我非常想獲得這種超脫,以自己的余生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多付出些時日,可翻來覆去,我終將是一個俗人。也許我過于牽絆的美好過往會讓我匍匐于幸福的將來,但我沒有勇氣,也沒有能力為自己偷一次“火種”,照亮陰霾的心空。
一直很欣賞“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”這句古詩的溫馨:
擊鼓其鏜,踴躍用兵。土國城漕,我獨(dú)南行。
從孫子仲,平陳與宋。不我以歸,憂心有忡。
爰居爰處?爰喪其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。
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于嗟闊兮,不我活兮。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從孫子仲,平陳與宋。不我以歸,憂心有忡。
爰居爰處?爰喪其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。
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。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。
于嗟闊兮,不我活兮。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——《詩·邶風(fēng)·擊鼓》
有時候,當(dāng)看到那些經(jīng)學(xué)家的斷章取義后,不禁心里罵他們是無知,痛心于美好的生活感受讓他們糟蹋的面目全非,以至于后世的男男女女在愛情的天河兩岸默然橫波而不能“執(zhí)子之手”。一切的倫理教條,成為了“崔鶯鶯”式的良家女子無法逾越而又想逾越的隱形溝塹,成為了她們摘不掉的金箍,無怪乎錢鐘書老先生批評那個鄭玄“甚迂謬”,我想他也活該。好端端的一句心語,到他那里成為了教條式的杜撰。所以我也很喜歡林沖刺配滄州臨行前說的那句話:“生死存亡未保,娘子在家,小人身去不穩(wěn)。”溫馨的慰藉,脈脈的雙眼望穿你走之后的孤獨(dú),讀來讓人動情。
由“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”,后世人又模仿出了諸如“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共箸”、“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同眠”、“執(zhí)子之手,夫復(fù)何求”這樣的纏綿語,但總覺得不如原版令人回味。就像讀《紅樓夢》一樣,前八十回讓你縈然思之,而后四十回卻味同嚼蠟。
每個人都應(yīng)該遇到自己的知己,但也許這個知己不能陪你一生,與你“共箸”、“ 同眠”、“ 偕老”。高山流水似的遺憾,終將是你我一生躲不過的一次窘境,任是摔琴痛哭,也于事無補(bǔ)。該挽留的,除了淚水,沒有回憶。
千百年后的今天,當(dāng)一切都成為了塵封的紙卷,又有誰還在你耳畔訴說溫馨的天長地久。白骨累累間,你我早已是魂飛魄散。十八層地獄之下的冥令,翹首而待的是重生,抑或許多人妄言的“你我今世無緣,來世再做夫妻”?這些都抵不過一句“還君明珠雙淚垂,恨不相逢未嫁時”。有你的今天,相逢是你我的幸運(yùn),前世都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傳說,還有緣分,更是毒傷心靈的苦藥。希望,只是“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”,而不是海誓山盟,花言巧語。
“共看明月應(yīng)垂淚”,但“千里共嬋娟”的抬頭遙望,也可以算作一種幸福。你,記得我;我,也記得你。
2010-7-22